一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,开设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等特色课程,构建“必修+选修”课程体系。统筹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修基地,设立专门教研室,组建由银龄教师及相关专业思政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,打造集“教学——科研——实践”于一体的育人平台,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,有形有感有效提升铸牢成效。
二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程体系、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,通过“两个共同”“三个离不开”思想教育,进一步强化“五个认同”。举办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主题展览、文艺演出、走访慰问、下乡义诊等系列活动,让各族师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三是加强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。创新文体活动形式,以丰富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正心明德,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演讲大赛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、经典诵读比赛、红歌合唱比赛、主题情景剧等活动30余场次,让“共居、共学、共事、共乐”成为常态。
( 来源:校办 责编:崔永军 主编:卢瑛 审核:王继青)